如何提高农村小学高年级学生的阅读能力

发表时间:2021/1/12   来源:《创新人才教育》2021年1月   作者:李小芳
[导读] 在以往的教学中,教师受传统教育观念以及教学模式的影响,使学生的阅读能力低下且阅读的自主性较为匮乏,教学效果不尽如人意。对此,语文教师应当秉持生本理念,将学生的实际以及发展需求作为阅读教学的切入点,正视阅读教学的既有问题,并不断延伸和探索有效的改进措施,从而在提高阅读教学效果的同时,促使学生的语文阅读能力和语文核心素养均得到提高。

广西贵港市港北区武乐镇江城小学   李小芳   537000

摘要:在以往的教学中,教师受传统教育观念以及教学模式的影响,使学生的阅读能力低下且阅读的自主性较为匮乏,教学效果不尽如人意。对此,语文教师应当秉持生本理念,将学生的实际以及发展需求作为阅读教学的切入点,正视阅读教学的既有问题,并不断延伸和探索有效的改进措施,从而在提高阅读教学效果的同时,促使学生的语文阅读能力和语文核心素养均得到提高。
关键词:农村小学;高年级;阅读能力
        引言:培养学生阅读能力,是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重要目的,小学阶段是培养学生形成正确阅读习惯的重要时期,因此,教师需要在这个阶段以阅读教学为依托,通过阅读教学策略的应用,实现培养学生阅读能力的目标。但就当前实际情况而言,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现状不容乐观,并且存在诸多方面的问题。在此背景下,研究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和学生阅读能力培养,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。
        一、问题的提出
        培养学生阅读能力,对于小学语文阅读教学而言至关重要,语文阅读教学活动的开展,可以拓展学生的视野促进学生识字能力的提升,同时还能让其树立正确的学习思想和价值观念,并形成阅读兴趣,为学生学习其他学科,创造有利的条件。但在查阅资料和调查研究后得知,小学生语文阅读学习能力培养现状不容乐观,主要表现为尚未形成良好的阅读习惯、阅读目标笼统,积极性匮乏、阅读方法不当、阅读类别单一,缺少课外名著阅读。这些问题的存在,使语文阅读教学大打折扣,同时还会影响教学培养学生语文核心素养目标的实现。有鉴于此,教师在语文阅读教学阶段,需要基于学生的实际情况和需求,对阅读教学方法进行优化和调整,并着重培养学生的阅读习惯,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,培养学生阅读技巧和拓展阅读范围,以促进教学质量和教学效率的提升
        二、小学高年级语文阅读教学改进对策
        (一)阅读方法与阅读效果的融合
        良好的阅读方法可以呈现更为多元的阅读效果。在平时引导学生进行自主阅读的过程中,教师一定要重视阅读方法的有效渗透,提高学生的阅读质量,为他们的自主阅读打下良好的基础。在这个过程中,教师应重视以下这些方法的渗透。首先,标识重点句子。在自主阅读的过程中,学生应以一颗探究的心态投入这个过程中。尤其对于文中的一些点睛之笔,学生都应当对其进行标记。这中标记的习惯一旦养成,可以让学生更快地了解文章的意图,明确文章的中心思想。在平时的教学中,教师可以在学生阅读过程中布置这些针对性的任务,通过讨论或其他形式,引导学生形成经验。其次,掌握精读与泛读。泛读是一种大概了解文章意思的阅读方式,其主要特点就是阅读的速度很快;精读就是读文章时很仔细,相比泛读,精读速度不快,但其阅读的时候细心仔细,对文章会进行多次阅读,一直等到将文章的中心思想、文章内容全部清楚之后才不会再阅读。


以后进行阅读时,凡是遇到极其重要的文章,都要进行精读,读懂文章。如果遇到阅读性的文章,就可以进行泛读,随便了解一下即可。唯有将精读与泛读相结合起来,才能帮助学生在阅读时不仅能获取到很多的知识,还能提升阅读效果。
        (二)借助信息技术辅助教学,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
        如今,信息技术作为一种极富时代感与现代特点的教辅工具,被广泛应用于小学语文教学中,并让语文教学效果获得了很大提升。对此,教师在阅读教学时,也要加强信息技术的教学渗透,发挥其辅助教学的优势与作用让学生学习的兴趣得到充分调动,提高阅读能力。例如,在讲授“圆明园毁灭”时,为了深化学生的阅读认知,教师可展示圆明园毁灭的影像片段,让学生能够感受到圆明园昔日的辉煌景象,然后与学生一同对课文进行阅读探究,引发学生对圆明园毁灭的思考。这样便能激发他们内心的爱国情怀,促使他们能够更加深刻地体悟到文章的内涵和主旨。又如,在讲授“月光曲”时,教师可依据教学内容,借助信息技术展示相应的音频,接着提问:“月光曲是在什么情境下创造的?”“课文主要内容以及主旨思想是什么?”等问题。然后,教师再引导学生阅读并找到相应答案。信息技术辅助教学能够增添课堂的趣味性与活跃性,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,有效提高教学效果。
        (三)引入课外阅读,扩展学生的阅读视野
        众多教育实践证明,语文教师若想实现阅读教学效果的提升,单纯依靠教材内容是不行的。虽然语文教材蕴含着诸多经典文章,但是毕竟数目和种类有限。故此,从学生发展角度而言,教师应当重视课外阅读的引入。首先,教师可依据教学内容,引导学生进行拓展性阅读。这样不但能丰富学生的阅读认知,而且也能让他们的阅读能力得到有效提升。例如,在讲授“我的伯父鲁迅先生”时,教师可在课文教学的同时,引入“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”“鲁迅与时间”等文章,扩展学生的阅读素材,提高学生对鲁迅本人及其写作风格的认知。其次,教师可依据高年级小学生的学习规律、阅读实情以及阅读兴趣等特点,精选课外读物并开展指导性的课外阅读,促使学生的阅读能力得到有效培养。最后,教师可举办课外阅读竞赛,以活动为由,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和积极性,促使学生的阅读习惯和思维得到有效培养。
        结束语
        综上所述,在素质教育背景下,教育部门要求学校培养学生综合素养,对于语文教学而言,阅读能力作为语文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,需要语文教师在阅读教学过程中予以强调和落实。
参考文献
[1]侍冬梅.小学语文阅读能力培养提升策略探究[J].中国农村教育,2019(36):82.
[2]张国明.加强小学语文阅读教学能力的途径[J].教育观察,2019,8(42):114-116.
[3]姚钱.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与学生阅读能力培养[J].中国农村教育,2018(24):94.

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
  期刊推荐
1/1
转寄给朋友
朋友的昵称:
朋友的邮件地址:
您的昵称:
您的邮件地址:
邮件主题:
推荐理由:

写信给编辑
标题:
内容:
您的昵称:
您的邮件地址: