运用信息技术提高小学科学实验教学有效性的探讨

发表时间:2021/1/13   来源:《教学与研究》2020年27期   作者:杨政
[导读] 在小学课程有这样一门充满神秘色彩的学科,
        杨政
        广东省湛江市第八小学( 524038)
        摘要:在小学课程有这样一门充满神秘色彩的学科,即,科学实验,这门课程的加入,让原本对事物充满好奇心的小学生,能够更直观的了解和认识科学知识,引起学生们对科学知识的探索兴趣。那么,如何在新时代的发展潮流中,让学生们更好的学习科学实验,对教学者的教学方式提出新的要求。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将科学实验这门课程形象化,直观化,让学生们的学习兴趣高涨,提高其学习积极性,促进其对神秘科学领域的自主探索发现。对比展开讨论与分析,以此来探索其在小学科学实验中的可行性。
        关键词:小学科学实验  现代信息技术  探索发现  可行性
     小学年龄段的孩子,正处于对新鲜事物充满好奇心的时期,在这一特点的驱使下,学生们对科学实验这门课程,充满着期待。因此,对教学者来说也是一种无形的鼓舞,孩子们还没开始学习就已经对其有了兴趣,能够使教学者更好地开展科学实验。而信息技术的融入能够让科学实验更加直观的展现在学生面前,加深其对科学知识的理解与渗透。对其教学质量的提高有很大的帮助,同时有效地提升课堂效率。
一、信息技术在小学科学实验课程中的意义及发挥的作用
(一)活跃课堂氛围,创造和谐师生交流模式
        顺应新时代的教学模式,教学者不再一味的依赖于传统教育方式,而是不断地探索出新的教学方式,将充满新鲜元素的教学模式带入到现实课堂中,正如将信息技术应用到现代小学科学实验教学当中,可以使科学实验方法多样化,充满趣味性。从而提高小学生们的学习兴趣,激发起自主学习和探索的能力。例如:在学习到小学三年级科学实验教程中的《校园的树木》时,教学者就可以在课前,布置学生对校园内所种植的树木进行观察,教师个人也相应的拍摄一些有关树木的图片。在课堂中,利用信息技术中的多媒体设备,将图片以幻灯片的形式并配上文字说明展现给学生们,将现实实物与图片相结合更加直观的了解树木的形状,种类,从而提高学生们的课堂活跃度,与教学者形成良好的沟通交流模式,促进对课堂知识的掌握。形成良好的学习氛围,以此使教学质量的提升得到保障。
(二)有效提高教学效率,促进学生对知识的接受能力
     如果仅仅局限于传统教学模式,就会使原本充满新奇的科学实验课堂变得乏味无趣,而枯燥乏味的课堂,无法使小学年龄段的孩子们很好的将注意力集中起来,从而导致对知识的掌握不够,认识不够深刻,从而影响到其对科学探究的兴趣。但要是将信息技术运用到神秘的科学课堂中,改善传统模式的局限性,同时也大大增加了学生们的学习主动性,激发了学生对科学奥秘探索的积极性。从而有利于提高学生对科学知识的接受能力,对教学者教学效率和质量的提高大有帮助。


(三)增加学生的见识,拓宽其视野
     科学实验,从其名称就可以看出,需要进行实验才能够准确获得知识但在现实教学中,有些科学知识是无法用实验来进行说明的,例如:在学到四年级科学实验教材中《声音是怎样传播的》这一科目时,仅用口头传述的方式告知学生,声音的传播过程,对于认知能力有限的小学生来说,是无法直观的理解其含义,似懂非懂。当教学者通过信息技术将声音的传播过程,用动画视频的方式展现在课堂中,更加形象生动将知识点表述出来,让学生更容易理解并接受,从而拓宽其知识面,开拓了学生们的眼界,促进了教育质量的提高。
二、信息技术在科学实验中的运用策略及注意事项
(一)营造课堂教学情景
     小学生的注意力集中程度相对还比较低,在学习到一些较抽象的课程实验时,可以适当的以信息技术的方式营造学习氛围。例如:在对六五年级科学实验教材中的《日食和月食》进行学习时,教师就可以利用信息技术,用视频动画的方式将日食和月食形成的情景再现,将知识结构形象生动的表现给学生们,让其更加直观的理解。而视频的应用无疑增加了孩子们的注意力,激发其对知识探索的好奇心,以至于教学质量和效率都得到提升。
(二)激发兴趣,提高探索能力
     俗话说得好,兴趣是最好的老师。只有提高学生们对知识的学习兴趣,才能更好地有利于课堂教学。例如:在学到四年级教材中《种子的萌发》这一科目时,教师可以利用信息技术,以视频动画的方式将种子的生长过程及原理,生动的展示给学生,激发其学习兴趣,并布置课后相关课题的作业,推动学生去进行自主思考和探索,使其自主探究能力得到锻炼和培养。再例如:学习到五年级教材中《物体在水中是沉还是浮》这一课题时,教师在告知学生其原理的同时,将多个物体在水中的实验,用信息技术制作成小动画的形式,并配以文字说明,让学生在了解的过程中,激发出其想要进行自主实验的兴趣,有助于学生们对知识点的融会贯通,培养了学生们独立思考的能力,激发了对科学进行探索发现的浓厚兴趣,促进了教学效率的提高。
(三)注意事项
        信息技术的融入,并不意味这对其产生依赖,要对其进行合理应用。例如:在学习到一年级课程《磁铁的两极》时,就不需要信息技术的参与了,教学中完全可以脱离信息技术对其进行实验教学,用两快相同形状的磁铁,做一个简单的实验操作,就可以让学生们了解认识相关内容。再比如:在学习到四年级科目《花、果实和种子》时,由于其观察过程很漫长,并且与日常生活息息相关,也不适用于信息技术的引入,教学者要注重学生们的现实实践能力,以及观察思考能力。
        所以,对信息技术的使用方法,还要具体科目具体对待,不可以一概而论,让科学实验这一课程模式变得机械化。既要在传统中创新,也要在创新中守住原则,有计划的对信息技术进行使用和推广。
        由此看来,信息技术在科学实验教学中是必不可少的,二者相辅相成,才能使充满神秘色彩的科学课程不再古板,课堂氛围不再是一味地枯燥乏味,没有生机。信息技术的应用,让教学者能够更有效的提高教学效率和质量,提升课堂趣味性,有助于教学目标的完成。因此,在小学科学实验教学中信息技术应该被积极的运用起来,为紧张的学习生活增添几分乐趣。
参考文献:
[1]林萍萍.如何提高小学科学实验教学的有效性.新教育时代电子杂志(教师版)2016(23)
[2]魏玮.提高小学科学探究式分组实验教学有效性的策略.新课程导学2020(3)
[3]张义.浅析提高小学科学探究式教学有效性的对策.科技资讯.2020, 18(14)
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
  期刊推荐
1/1
转寄给朋友
朋友的昵称:
朋友的邮件地址:
您的昵称:
您的邮件地址:
邮件主题:
推荐理由:

写信给编辑
标题:
内容:
您的昵称:
您的邮件地址: